【概要】藍天白云,金色稻海,深秋時節,豐收美景如畫。在寧河區東棘坨鎮承包大戶安振北的7000畝稻田里,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一字排開,正機聲隆隆地搶收。“今年機收作業水平很高,效果很好,沒一點漏割。確保稻谷顆粒歸倉,適時收割很關鍵,早割、晚割,都會造成損失。
藍天白云,金色稻海,深秋時節,豐收美景如畫。
在寧河區東棘坨鎮承包大戶安振北的7000畝稻田里,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一字排開,正機聲隆隆地搶收。隨著割刀快速地把一壟壟水稻割掉吞進機腔里,稻穗立即被脫粒進入儲糧倉,稻稈則被機器尾巴吐出,稻田被收割得非常干凈。
“今年機收作業水平很高,效果很好,沒一點漏割。另外,邊角拐彎處,機器沒碾軋水稻,稻茬也很低,減少了糧食損失,促進了增收,我非常滿意!”安振北欣喜地說道。
天津市農業農村委農機管理處王全興介紹,種糧不容易,豐收更難得,所以要千方百計減少在收獲環節的糧食損失,做到顆粒歸倉。為此,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,提前組織全市農機手開展“機收減損”培訓和實戰演練,從多方面進行嚴格要求。
田間卸糧間歇,一位農機手說,通過參加培訓,機收作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,收割時割刀角度精準,稻茬盡量低矮,確保稻穗全部吞進機腔,對倒伏的水稻耐心作業,這樣一來,大大減少了稻谷損失。
確保稻谷顆粒歸倉,適時收割很關鍵,早割、晚割,都會造成損失。為此,今年市農業農村委和各涉農區組成7個指導隊,深入稻田摸底數、看長勢,做到成熟一塊,立即收割一塊。
今年雨水較多,稻田濕度較大,為做到及時搶收,市農業農村委還從外地引進了500多臺大型智能綠色高效收獲機,不怕稻田潮濕,做到智能化收割,根據稻田情況,自動定位,絕不漏割,效果特好。
截至昨天,全市機收小站稻近50萬畝,小站稻平均機收損失率遠低于國家標準,平均每畝可減少稻谷損失6.5公斤左右,王全興告訴記者。
